溯“食光”忆烽火,守廉洁铸红魂 ——我院爱国主义实践团赴南泥湾开展党建廉洁育人实践
  • 阅读次数: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11-06
  • 更新时间:2025-11-06


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与党建廉洁文化建设,今年暑期,我师生在党委领导、团委带领下,组建溯“食光”忆烽火,守廉洁铸红魂教育实践团,赴南泥湾开展学习实践,引导青年学子从红色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,筑牢廉洁初心。

团队师生深入南泥湾山林,头顶烈日采挖黑刺、冻绿等革命年代常用的植物染料,切身感受当年359旅战士“白天开荒种地、夜晚纺线织布”的艰辛——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,战士们始终坚守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”的纪律,这种“在苦难中坚守廉洁”的精神,通过亲身实践变得可感可知。

团队还将南泥湾精神与轻工专业特色深度结合,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廉洁作风、锤炼专业能力。师生们到访受到村委副书记刘利(359 旅战士后人)、南泥湾工坊创始人李金豹、非遗传承人陈丽老师等的热烈欢迎,在南泥湾植物染工坊,师生遵循革命年代的生产方式,亲手将采挖的植物染料进行清洗、熬煮、固色,再用传统蜡染技艺绘制“党徽”“五角星”“南泥湾垦荒图”等红色元素作品,对染料残渣进行二次利用,对蜡液进行回收循环,这种“不浪费一点资源”的做法,正是对359旅“精打细算”廉洁作风的生动复刻。

团队师生在党徽广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,全体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,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,革命先辈“一心为公、坚守信仰”的精神具象化,进一步夯实了青年学子“以廉立身、以洁铸魂”的思想根基。

在刘宝斋家风馆,团队成员通过老照片、实物展品与刘宝斋后人的口述,了解到这位359旅老战士的感人故事:战争年代,他将上级配发的棉衣让给新兵,自己穿着打补丁的旧衣,家风传承三代仍保持朴素作风。这些真实场景与故事,让“廉洁”不再是课本上的抽象文字,而是革命先辈用一生践行的信仰。

师生们深度挖掘以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”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,梳理其中蕴含的廉洁底蕴,实现“红色教育+廉洁育人”的双向赋能,为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、筑牢廉洁初心提供了生动实践载体。

作者:杨诗蔚 李元梓       审核:张琪